服務熱線
0755-83044319
發布時間:2022-07-01作者來源:薩科微瀏覽:1495
7月1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道稱,在手機PC供應鏈持續疲軟之下,近天再度傳出蘋果、AMD砍單,NVIDIA新品延后,美光減產的消息。與此同時,部分之前供不應求、價格相對硬挺的微控制器(MCU)開始出現降價潮,尤以臺系MCU廠商主攻的消費類MCU價格壓力[敏感詞]。預示后市半導體產業下行壓力加劇。
手機PC供應鏈再現砍單潮
自今年以來,今年以來,受通貨膨脹、俄烏沖突、大陸華東地區疫情封控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全球市場需求下滑,其中以消費類電子市場受到的影響[敏感詞]。
今年3-5月,市場持續傳出智能手機大廠砍單的消息,國內的安卓智能手機廠商今年的出貨目標砍去了2.7億部之多(相比之前的出貨目標)。此外,三星今年出貨量目標也減少約10%至2.75億部,近期更是被爆出渠道內的三星手機庫存已超5000萬部。
這也使得手機廠商對于手機處理器、手機電源管理芯片、CIS圖像傳感器、顯示驅動芯片、存儲芯片等手機供應鏈上芯片需求減少。與此同時,由于PC及電視需求減弱,也直接導致了相關處理器及顯示驅動芯片需求的下滑。這也使得相關處理器和驅動芯片廠商受到了直接沖擊,被迫砍單、降價應對。
比如今年5月,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的報告就指出,聯發科已針對中低階產品,Q4已砍30–35%;高通則下修旗艦級芯片平臺驍龍8 Gen1下半年訂單約10-15%,目前SM8475 與SM8550 出貨預估不變,預計SM8550 今年底出貨后,將SM8450 與SM8475 降價30-40%,以利于出清庫存。此外,中國Android品牌的前五大CIS供應商總庫存已超過5.5億顆。
近期,驅動芯片廠商砍單、降價的消息也是不斷。據美系外資預計,第二季TDDI 定價季減10-15%(原預計5-15%),隨后第三季再降10-20%;LDDI 定價6 月也會降5-10%,隨著電視和筆電需求持續疲軟,第三季定價再降5-10%。
Gartner[敏感詞]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同比將下滑2.2%(此前不少機構的預測是持平),PC出貨同比將下滑9.5%。
今天,據DigiTimes報導稱,隨著全球通膨加劇,手機與PC等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疲弱,有半導體業者透露,臺積電遭3大客戶下修訂單,首先蘋果iPhone新機(iPhone 14系列)出貨目標暴減10%;再者因PC庫存過高,AMD大砍7nm與6nm制程訂單約2萬片左右,時間點落在第4季度至明年一季度;NVIDIA原本9月將推出臺積電5nm新品,但因挖礦熱潮退燒, 傳將延后1季度拉貨。
另據CNBC的[敏感詞]報導的也顯示,PC及智能手機存儲芯片大廠美光(Micron)6月30日警告,由于消費端需求明顯減少,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將比去年下降約5%,PC銷量跌幅則上看10%,因此該公司正在調整產量(減產),以應對市場需求疲軟。
半導體產業砍單與新品遞延風暴持續擴大,就連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也遭受沖擊,這也給后續半導體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通用MCU也爆發砍單降價潮
在近兩年的全球缺芯大潮之下,MCU一直最為緊缺的“當紅炸子雞”,MCU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推動相關MCU廠商的業績大漲。比如,臺灣MCU龍頭新唐去年獲利暴增逾5.5倍,每股純益7.27元新臺幣;盛群獲利也接近倍增,每股純益9.04元新臺幣;松翰也繳出每股純益8.71元新臺幣的新高佳績。大陸MCU廠商這邊,兆易創新去年凈利潤達23.37億元,同比大漲165.33%;國民技術凈利潤2.19億元,同比暴漲1849.09%。
此前雖然手機PC供應鏈終端需求減弱,但是通用MCU受影響較小,價格依舊堅挺。但隨著手機PC供應鏈上的諸多類型芯片廠商的陸續砍單,上游的晶圓代工產能也被逐步釋放,原本緊缺的MCU獲得了更多產能上的支持。
數據顯示,今年3月時,通用MCU交期就已開始恢復到8-12周的正常水平。而當時供應依舊緊張,主要是由于MCU廠商及一些渠道和客戶基于國際形式不穩的考慮,進行了囤貨。
根據Tech lnsight的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整體的半導體庫存天數已經由96.2天大幅攀升到了103.2天。其中,IDM公司庫存天數也從104天增加到了115天。
然而沒想到的是,4-5月的華東地區疫情封控抑制了國內的消費電子的需求。此消彼長之下,原本持續供不應求、價格相對堅挺的MCU也出現了變化。
根據供應鏈的消息顯示,近期,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德州儀器等國際一線MCU大廠的現貨報價開始大跌。比如,意法半導體部分通用型MCU價格從3月的70元人民幣目前已腰斬至32元。
另據不具名的臺灣MCU廠透露,大陸市場需求確實放緩,MCU領域以消費性為主的家電產品受影響程度大,因此該公司也因應客戶要求,根據個案與客戶商討價格調整,目前平均降幅約在一成內,但尚未回到疫情前的起漲價位。在去年,通用型MCU廠基本上都已向客戶調漲過一至兩次價格。
分析人士也表示,目前大陸消費類家電市場終端需求明顯下滑,現階段客戶、渠道商等庫存水平都已到達高位,導致通用型MCU價格開始下滑。
這也使得MCU成為繼顯示驅動芯片、部分電源管理芯片、CIS圖像傳感器之后,又一個面臨砍單、降價壓力的關鍵芯片。
雖然目前大陸華東地區疫情封控已經解除,疊加618促銷,大陸消費電子市場也在6月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反彈,幫助部分廠商緩解了部分庫存壓力,但是反彈的力度以及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目前通用MCU供需出現變化,但是服務器、車用及工控MCU市場需求依舊強勁,高端產品價格仍相對硬挺。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延伸閱讀《「接大單」竟是「接大刀」?庫存滿山谷的電子業有無解藥?》
基于2021年整個半導體市場需求的大漲,令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廠商,都享受到了產品不愁賣,營收、凈利暴漲的紅利。對于不少下游廠商終端來說,能拿到芯片做出產品,也同樣是有產品就不愁賣。這也使得上下游廠商都對于2022年的市場預期過于樂觀。
特別是下游廠商在經歷了缺芯之苦,自然是更重視自身所需的關鍵半導體庫存的建立。這也導致了終端客戶的過度樂觀下單、重復下單情況,而這也倒推到上游的芯片供應商樂觀的向晶圓代工廠下單、重復下單。
據Technews報道稱,通常電子產業在規劃后續的訂單,一般是從客戶給的Forecast volume(預估量)并且要以Email為證據,甚至異常大單發生時,內控都會要求請客戶支付Down payment(頭款)去降低備料的風險,或是簽立采購合約在萬一客戶端需求不符合訂單時厘清雙方責任比例,但是電子業長久以來客戶端權力較大尤其是大客戶手握市場大單,想爭取的供應商趨之若鶩,往往都簽訂不平等條約與超過120天以上的付款條件,甚至客戶端只給Forecast不給實質訂單,卻要求供應商備料的情況,屢見不鮮。
去年一片樂觀的氣息下,從品牌廠樂觀預估拼命增加訂單催促系統代工廠積極備貨,甚至大家都瘋狂搶產能搶產線,給出來的預測量都是異常巨大的訂單,甚至比起2020年以前每年的成長率都高出至少30%以上,很多甚至高出一倍。異常的大單讓許多公司業務興奮給管理階層極度樂觀的未來,甚至未來提早搶到貨源都簽立NCNR合約只為了搶優先供貨(而非保證供貨)的不平等條約。
然而,當今年意料之外的俄烏沖突、大陸華東地區長達兩個月的疫情封控,以及超乎預期的高通貨膨脹出現之后,整個終端市場的需求開始急轉直下,終端廠商受創,進一步拖累了上游供應商。
Technews認為,今年供應鏈的砍單風暴也是由于不合理的需求引爆的。
比如,派樂騰(Pelton)是一家結合遠距連線健身教練與朋友競賽的公司,革命性健身產業成為疫情下受惠者,帶動臺廠許多設計制造公司因而受惠,甚至有公司也搭這股熱潮獲利創下新高。
然而風光一年多后,曾經許多臺灣大廠接單滿滿的健身新創大公司,如今卻演變成供應鏈聞之色變的“訂單無法履行的庫存呆滯大戶”,由于過去這類型的案子較少發生在美國企業,這也讓臺廠吃了大虧。到底發生什么事?原因就是急速擴張多次并購與意外事故。
Pelton在業務擴張之際,大舉并購許多公司,一下子花了400多億美元擴張,因疫情趨緩,消費者回到健身房健身而非待在家里健身,加上因產品意外市場讓消費者使用后受傷,最終被打回原形,曾經的明日之星落得如此令人不勝唏噓。
Pelton在2021年末時,突然給供應鏈異常的大訂單,許多供應商因為在2020年搭著Pelton的成長營收獲利倍增下,并沒有提高應有的警覺心,甚至不少廠商并未與客戶簽立厘清責任歸屬的采購合約,也沒針對突然的大單有警覺心的要求客戶端給予Down Payment保證金,由于去年景氣氛圍大好,在沒有確認訂單真實度與終端市場狀況下,也沒拿到Pelton實質訂單下單憑Forecast就下單出去給上游廠商,最終供應鏈滿滿庫存,甚至有的公司庫存金額都高于整年獲利甚至高于股本。上游追著要求償,Pelton卻爆發疑似訂單不實資訊落差,股價不合理急跌波動情況。
事后臺灣廠商許多苦主求償無門,客戶端人事地震不斷以更換窗口讓事情處理難上加難,終歸到底,許多這類型的案例發生都與內控與風險意識有關,甚至有道德風險的可能性。經歷過2022年庫存風暴的洗禮,讓公司警惕未來針對異常大單的產生,增添更多的風險控管機制。
可能許多讀者會很疑惑,只要簡單的簽立合理的采購合約,或是針對產生的損失與客戶求償就可以免去這場風暴,甚至要求客戶在確認需求后直接給予實質的訂單或負擔部分的備料金額,也可以讓這場風暴的通路與品牌成為共同承擔者,這簡單的邏輯為何卻是難以執行呢?
主要原因在于,手握大訂單的強勢客戶會以多個供應商互相比價與殺價策略,讓他們彼此競爭降低采購成本,若是品牌銷售量占全球比重很高的超級大客戶,更是如此,這也是這幾年可以看到過去股王大立光電與可成精密因為想要合理化的對等關系,最終從與客戶緊密合作變成疏離或是結束合作的關系。
現在更多品牌公司是將需求從2022年延后到2024年,供應鏈為了不破壞合作關系只能摸摸鼻子,即使到2024年需求可能已經改款機種,許多物料甚至有可能過使用期限或不符合新產品使用,屆時客戶甚至可以用當初售價1~2折價格來談共同承擔,所以這場風暴即使訂單需求只是延后,事實上很多只是將問題拖著,讓時間來淡化問題,但是財報衰退的現實,會造成股價上面的波動。
預測未來,在2022年庫存風暴,Technews認為骨牌已經倒下,短時間內難以去庫存,尤其IC設計公司難度更高。原因在于上游晶圓代工產業是寡頭行業,得罪供應商未來要取得產能難度很高,而IC設計廠商的客戶若是強勢的大客戶,IC設計廠商將更是面臨上下得罪不起的雙殺局面。
最終只能靠等待市場通貨膨脹疑慮降低,消費需求回升,慢慢的去庫存,因此庫存的去化很有可能需要至少一年至兩年時間。
免責聲明:本文采摘自網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薩科微及行業觀點,只為轉載與分享,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友情鏈接:站點地圖 薩科微官方微博 立創商城-薩科微專賣 金航標官網 金航標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4 深圳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1760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