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755-83044319
發布時間:2025-02-21作者來源:薩科微瀏覽:1038
導語:從市占率和營收來看,速騰聚創和禾賽科技相差不大,2025年激光雷達老大競爭將進入白熱化。
2025年2月10日,比亞迪在其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上宣布推出“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DiPilot),這一舉措被業界稱為比亞迪“全民智駕”戰略的開端,標志著智能駕駛技術逐漸走向普及化。
作為智能駕駛技術的核心器件,“全民智駕”的推動對激光雷達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速騰聚創作為比亞迪的主要激光雷達供應商,供應占比高達80%,因此該公司的股價在發布會前便已有顯著上漲。
發布會后的股市表現也進一步印證了市場的積極反應。速騰聚創的股價在2月11日開始大幅上漲,并在隨后的幾天繼續攀升。到2月12日,其股價漲幅超過7%,收盤上漲3.24%,報38.30港元,成交額達到5.97億港元。市場普遍認為,比亞迪的智駕戰略將加速激光雷達技術在汽車行業中的滲透,推動激光雷達市場需求的進一步增長。
速騰聚創與比亞迪的合作始于2021年,雙方在深圳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標志著全面、長期的合作關系的正式確立。比亞迪在2021年成為速騰聚創的戰略投資方,這不僅增強了雙方的合作深度,還加速了比亞迪在智能汽車產業鏈的布局。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比亞迪的多個車型,包括漢家族、海豹系列、騰勢Z9等車型。特別是在比亞迪“天神之眼”智能駕駛系統中,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占據了核心地位,覆蓋了從高端到中低端的多個車型系列。在比亞迪的“天神之眼”系統中,速騰聚創提供了多款型號的激光雷達產品。例如,仰望U8搭載了3顆激光雷達,騰勢N7則搭載了1顆激光雷達,這些應用展示了速騰聚創產品的多樣化和高性能。
與非研究院對比了最近幾年速騰聚創的年報,從中分析了速騰聚創與禾賽科技的競爭對比與差異。
點擊關注并星標與非網eefocus,
可領取20份行業報告、產業研究合集。
01
速騰聚創發展歷程
速騰聚創(2498.HK)成立于2014年,總部位于中國深圳,是一家致力于車載和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及相關技術的創新型企業。速騰聚創的核心產品包括車載激光雷達、機器人感知系統等,廣泛應用于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機器人等行業。
速騰聚創發展關鍵時間表,來源:與非研究院整理
創立與初期發展(2014-2018)
速騰聚創由邱純鑫博士(現任CEO)、朱曉蕊教授(現任首席科學家)等人聯合創辦。邱純鑫博士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從事機器人導航與環境感知技術研究,曾在國際[敏感詞]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其博士課題研究中,邱純鑫發現了激光雷達的巨大潛力,并決心利用這一技術進入自動駕駛領域。朱曉蕊教授是大疆的前首席科學家,也是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她為速騰聚創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并通過天使輪投資幫助公司啟動。其他創始團隊成員如劉樂天和邱純潮分別擔任CTO和執行總裁,負責公司的技術研發和戰略運營。
速騰聚創成立之初,便瞄準了車載激光雷達市場,特別是在國內激光雷達技術的短板上,突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2016年,速騰聚創成功研發出國內[敏感詞]多線激光雷達——RS-LiDAR-16,并應用于機器人和自動駕駛領域。RS-LiDAR-16的推出標志著速騰聚創在國內激光雷達市場中的初步突破。同時,公司還發布了RS-LiDAR-Perception感知軟件,結合硬件和算法,進一步提升了環境感知能力。
技術突破與產品發展(2019-2023)
在2019年,速騰聚創推出了其[敏感詞]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M1,專為智能駕駛ADAS系統設計。M1產品在技術上突破了傳統激光雷達的瓶頸,具備更高的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2021年6月,M1成功實現全球[敏感詞]量產交付,成為全球[敏感詞]車規級激光雷達量產產品,并由北美車企Lucid Air搭載。
M1的成功量產標志著速騰聚創在激光雷達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市場競爭力的全面提升。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速騰聚創陸續推出了M1 Plus和M2版本,進一步優化了產品性能,滿足了更廣泛的市場需求。同時,2022年公司還推出了固態補盲激光雷達E1,專門用于高端車型的短距離盲區檢測。
速騰聚創一直注重芯片技術的自主研發,成為行業最早布局自研芯片的激光雷達公司之一。2020年,公司成立了行業[敏感詞]芯片研發團隊,成功研發出了自研的MEMS掃描芯片,并將其應用于M系列和E系列激光雷達產品中。這些自研芯片顯著提高了激光雷達的性能,并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速騰聚創還開發了集成了傳輸、接收和處理一體化技術的SoC芯片,大幅提升了產品的整體性能和競爭力。
在專利布局方面,速騰聚創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已累計申請全球專利超過1000項,涵蓋了激光雷達的硬件設計、算法優化和芯片技術,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激光雷達領域的技術壁壘。
上市與全球化擴張(2024年至今)
速騰聚創于2024年1月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融資約9.85億港元,市值超過193億港元,成為全球市值[敏感詞]的激光雷達企業。上市后,速騰聚創加速了全球市場布局,尤其是在歐美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的拓展。隨著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公司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激光雷達行業的領先地位。
速騰聚創的產品線逐步拓展,除了傳統的車載激光雷達外,公司還計劃推出針對高階自動駕駛的F平臺產品,預計在2025年發布。此外,速騰聚創宣布將戰略重心轉向機器人技術平臺的研發,提供完整的感知與導航解決方案,推動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技 術 | 職 場 | 業 界 | 活 動
電 子 業 內 權 威 社 群
千 余 專 家 群 策 群 力
歡 迎 加 入 與 非 社 群
掃碼回復【行業+領域】進入專屬社群!
02
速騰聚創面向主要應用領域
速騰聚創產品應用場景,來源:與非研究院整理
一、汽車行業:ADAS為核心增長引擎
速騰聚創在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領域的市場占比逐年攀升。自2020年以來,ADAS收入占比從3.6%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44.7%,2023年全年實現收入7.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4.6%。2024年上半年,ADAS產品收入增長314.6%,銷量同比增長487.7%,成為公司營收的核心支柱。
在技術方面,速騰聚創通過自研MEMS芯片技術和高度集成化技術,實現在車規級激光雷達的規模化量產,涵蓋300米超長距探測(M3)與短距離盲區檢測(E1)等應用。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已獲得80款車型的量產定點訂單,累計交付激光雷達超58萬臺,市場份額達到35%。
二、非汽車行業:機器人領域全球領先
速騰聚創在機器人領域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被廣泛應用于農業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等多個場景。2022年,公司在全球機器人行業的激光雷達銷量排名[敏感詞],2023年為2400多家非汽車行業客戶提供服務,相關收入約為1.86億元。
公司硬件產品如Helios系列(遠距離探測)和Blackpearl系列(近距離高精度)覆蓋不同需求,2024年推出的E平臺產品進一步優化家庭服務機器人性能。在軟件層面,速騰聚創通過AI算法提升感知能力,推動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升級。2024年,公司組建了機器人研發團隊,計劃到2025年突破10萬臺激光雷達出貨量。
三、其他新興領域:智慧城市與V2X
速騰聚創在智慧城市和V2X(車路協同)領域積極布局。激光雷達在路端感知系統中的應用逐步加速,如交通流量監測和智慧燈桿集成等。雖然這些業務仍處于早期階段,但公司正在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在V2X領域,速騰聚創推動車輛間通信技術,結合激光雷達的高精度環境建模能力,支持自動駕駛與交通系統的協同發展。
03
速騰聚創四大產品線盤點
速騰聚創產品線介紹,來源:與非研究院整理
一、核心產品線與技術特性
1. M平臺系列:車規級前視固態激光雷達
技術路線:基于MEMS(微機電系統)二維掃描技術,結合自研SoC芯片與SiPM/SPAD探測器,提供高性能與高集成度,適應不同自動駕駛應用需求。
代表產品:
M1/M1 Plus:2019年推出,2021年實現量產,等效126線,測距200米@10%反射率,適用于L2+至L3級自動駕駛。M1系列的推出標志著速騰聚創在車規級前視固態激光雷達市場的初步布局。
M2:2023年推出,進行了功耗與體積的優化,適配更多車型。
M3:2024年發布,采用全球[敏感詞]940nm技術,實現300米測距,角分辨率為0.05°×0.05%,支持L3+高階自動駕駛系統。
MX:2024年推出,全棧芯片化設計,體積減小至厚度僅25mm,功耗降至10W,價格下探至千元級,推動激光雷達成為車載“標件”。
競爭優勢:
平臺化設計:模塊化架構支持無縫升級,降低車企的二次開發成本,提升產品的適配性與可擴展性。
市場表現:截至2024年3月,M平臺系列累計銷量已突破40萬臺,獲得全球22家車企63款車型定點,涵蓋比亞迪、小鵬、吉利等主流品牌。
2. E平臺系列:車規級固態補盲激光雷達
技術路線:基于Flash技術,結合二維可尋址VCSEL芯片與SPAD-SoC 3D堆疊芯片,采用無機械掃描結構,提高了可靠性與低成本。
代表產品:
E1:2022年推出,視場角120°×90°,測距30米@10%反射率,幀率為25Hz,配合M平臺實現360°零盲區感知。
E1R/Airy:2025年發布,專為機器人領域設計,提供輕量化、廣視角的解決方案,適配物流、工業與消費級機器人。
3. R平臺系列:機械式激光雷達
技術特性:傳統機械掃描架構,提供16線、32線、80線、128線等多線束選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測距能力,適用于復雜環境與長距離感知。
代表產品:
Helios系列:32線/16線,主要應用于低速無人車與巡檢機器人。
Ruby系列:針對L4級自動駕駛場景,如Robotaxi等,提供全方位感知能力。
bpearl補盲雷達:半球形視場(360°水平覆蓋),用于機器人近距離避障。
市場定位:R平臺系列主要服務于非汽車領域,如物流機器人、工業檢測等場景。
4. F平臺系列(開發中):超長距激光雷達
技術目標:支持超過300米的超長測距能力,適配商用車與鐵路運輸等長距離感知需求。
預期特性:高分辨率、強環境適應性,預計2025年推出,旨在推動商用車、鐵路交通領域的自動化與智能化。
04
速騰聚創核心客戶盤點
速騰聚創核心客戶,來源:與非研究院整理
根據招股書和證券研究報告的披露,速騰聚創的客戶群體包括了多個行業的領先企業,展示了其在汽車、機器人、農業機械及智能感知等領域的廣泛滲透。
速騰聚創的客戶結構相對分散,前五大客戶的收入貢獻占比較低,顯示出公司業務逐步多元化的趨勢。根據招股書的數據,速騰聚創在2020-2022年間,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比分別為29.1%、33.3%和33.2%。這一收入占比并沒有出現顯著的集中,表明公司在各大客戶中的業務相對均衡,降低了單一客戶對收入的影響。
單一大客戶收入占比:2020年,[敏感詞]客戶的收入占比為17.3%,而到2022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10.2%。這種變化反映出速騰聚創客戶結構的多樣化,減少了依賴單一大客戶的風險,有助于增強公司整體業務的穩定性。
客戶穩定性:盡管部分客戶因為車型量產周期或技術路線調整而導致合作波動,但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有客戶(如吉利或廣汽埃安)因深度合作和大規模量產訂單的支持,穩定地位列前五大客戶。這表明,速騰聚創在與核心客戶的合作中具備較強的技術積累與市場影響力。
速騰聚創的核心業務仍然集中在汽車行業,尤其是與汽車整車廠和一級供應商的合作。其合作模式包括量產定點訂單與聯合研發。例如,速騰聚創與吉利合作開發L4級自動駕駛方案,與Lucid Motors的合作也有助于其在北美市場的布局。截至2024年9月,速騰聚創已獲得26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的84款車型的量產定點訂單,并為其中12家客戶的31款車型實現了大規模量產交付。
雖然速騰聚創在非汽車行業(如機器人、農業機械、V2X等)的客戶數量已接近2000家,但這一部分的收入貢獻相對較小。公司目前的收入仍主要來源于汽車行業,非汽車領域的拓展還處于初步階段。然而,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普及,速騰聚創在這些領域的市場潛力將逐漸釋放,為未來的持續增長提供更多機會。
搭載速騰聚創激光雷達的部分車型,來源:速騰聚創公司公眾號
05
超越禾賽科技,市占率[敏感詞]
激光雷達市場份額,來源:與非研究院
速騰聚創在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2024年1-9月,速騰聚創的全球市場份額達35%,領先于禾賽科技(第三)和華為(第二)。2023年,速騰聚創交付了25.96萬臺激光雷達,同比增長超300%,遠超禾賽科技的22.21萬臺。2024年Q1,速騰聚創的市場份額已達到51.6%,并計劃繼續推進技術創新,預計到2025年推出更多高性能產品,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
主要競爭對手:
1. 禾賽科技
禾賽科技是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的領軍企業,2023年全球市場份額為37%,居全球市場首位。然而,速騰聚創在2024年前三季度已超越禾賽,后者的全球份額降至第三。禾賽在中國市場的收入份額為34%,但在銷量增速方面未能趕超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專注于自研芯片的激光雷達量產,持續增強技術掌控力。
2. 華為
華為在中國激光雷達市場的崛起迅速,2023年市場份額為12.4%,2024年上半年已躍升至24.6%,主要得益于問界M7/M9等車型的推廣。華為的192線雷達技術為其在智能化、網聯化方面的應用提供了巨大的潛力,未來有望在激光雷達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3. 圖達通(Innovusion)
圖達通在全球市場的份額為19%,其產品依賴于蔚來汽車等品牌的訂單。在中國市場,圖達通的收入份額為28.4%,位列第二。圖達通專注于超遠距離激光雷達的研發,技術優勢明顯,尤其在車路協同、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潛力。
4. 法雷奧(Valeo)
法雷奧的全球市場份額穩定在10%左右,主要服務于歐洲車企。盡管其市場份額較小,但其穩定的技術積累和客戶基礎使其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5. 其他廠商
萬集科技:其激光雷達業務收入占比約15%,但市場份額不足1%,專注于路側和工業級產品。
中海達:在工業級激光雷達市場中占比較低,未能進入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前五名。
速騰聚創在近兩年中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2023年,其全球市場份額維持在21%,但2024年前三季度其市場份額已上升至35%,超越禾賽科技成為全球市場的領導者之一。尤其在中國市場,速騰聚創的裝機量大幅增長,2024年上半年占據40.3%的市場份額,遠超禾賽的19.9%和華為的24.6%。這一增長得益于其強大的量產能力和產品技術創新,尤其是在M平臺和E平臺的系列產品中,廣泛適配了多個車企和機器人廠商,客戶群體多樣化,減少了對單一客戶的依賴。
華為在2024年表現出強勁的反彈,尤其是在中國市場,華為的裝機量份額快速增長至24.6%,從2023年的12.4%大幅躍升,主要得益于問界M7/M9等車型的搭載。雖然華為的市場份額依然較小,但憑借其在通信技術與AI領域的深厚積累,華為的激光雷達產品在智能化、網聯化方面展現出較大的潛力。
圖達通的市場份額在全球范圍內保持穩定,2023年為19%,中國市場收入份額為28.4%,處于市場第二位。圖達通專注于超遠距離激光雷達,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尤其在車路協同、軌道交通等應用場景中有較強的競爭力,但相對于禾賽和速騰聚創,其增長勢頭略顯遜色。
禾賽科技作為長期的市場領頭羊,2023年全球市場份額仍保持在37%,但2024年受到速騰聚創的激烈競爭,份額在前三季度下滑至約19.9%。在中國市場,禾賽的收入份額依舊領先,但銷量增速較為緩慢。禾賽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于速騰聚創的強勁增勢以及市場需求向低成本高性能產品轉移的趨勢。
06
關鍵財務數據對比,
營收及利潤率相差不大
速騰聚創關鍵財務數據,來源:與非研究院整理
根據公開的財務數據,2022年至2024年間,速騰聚創經歷了從虧損到逐步改善的過程。
速騰聚創的營業收入在2022年為5.94億元,而2023年大幅增長至11.2億元,同比增長111.2%。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已達到11.35億元,已經超越2023年全年水平,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特別是在2024年上半年,營收增幅達到121%,顯示了其在市場需求和產能擴展方面的加速。
盡管公司營業收入增長強勁,但凈利潤表現仍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凈虧損達到9.22億元,2023年經調整后的凈虧損收窄至4.34億元,同比減少22.8%。2024年前三季度的凈虧損為3.51億元,同比收窄69.03%,第三季度的單季虧損進一步減少至8320萬元,同比下降77%。這一虧損收窄的趨勢,表明速騰聚創在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時,公司的毛利率也顯著提升。2022年毛利率為負(-7.4%),反映出其在初期階段的高成本投入。到2023年,毛利率回升至8.4%,同比改善15.8個百分點,而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達到13.6%,大幅提升。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化,表明公司在產品技術和生產效率上取得了明顯進展。
從市場表現來看,速騰聚創的銷量在2023年已超過50萬臺,市占率超50%,而2024年前三季度銷量為38.19萬臺,同比增長259.6%。在ADAS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也進一步鞏固。2024年公司計劃全年銷量達到100萬臺,預計將在汽車市場及機器人領域的雙重布局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禾賽科技與速騰聚創財務數據對比,來源:與非研究院整理
首先,從營業收入來看,禾賽科技在2023年實現了18.77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56.2%。這一增幅遠超速騰聚創的45.7%,后者在2023年實現了16.55億元的營業收入。禾賽的營業收入增速較快,反映了其在激光雷達技術特別是自動駕駛和智能制造領域的市場需求增長。禾賽在2023年交付了20萬臺激光雷達,顯示出其在產品交付和市場接受度上的優勢。
然而,盡管禾賽的營業收入表現搶眼,其凈利潤卻持續虧損。2023年其凈虧損擴大至4.76億元,虧損幅度加大,這與其在研發、市場開拓及技術創新上的高投入有關。禾賽的毛利率雖然較為強勁,達到了66.1%,但由于高昂的成本和擴張速度,仍未能有效實現盈利轉化。在2024年Q1,禾賽的凈虧損為1.07億元,毛利率為38.8%,相較2023年有所下降,顯示出公司在市場需求波動和成本控制方面面臨一定壓力。
與此相比,速騰聚創在2023年和2024年初的表現相對穩健。2023年,速騰聚創的凈虧損為2.23億元,虧損幅度顯著低于禾賽。這表明速騰聚創在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上的表現較為突出,盡管公司也面臨研發和市場開拓的資金壓力。速騰聚創2023年的毛利率為68.9%,高于禾賽的66.1%,顯示出其在生產和供應鏈管理上的優勢。
從2024年Q1的財務數據來看,速騰聚創實現了5.7%的收入增長,毛利率為45.5%,相較禾賽的38.8%更具優勢,反映出其在控制生產成本方面的成熟經驗。雖然速騰聚創也面臨虧損,但其虧損幅度相對可控,且毛利率較高,表明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恢復力。
2020-2024H1 速騰聚創激光雷達產品均價,來源:速騰聚創公司年報
07
速騰聚創研發投入對比
速騰聚創與禾賽科技研發投入對比,來源:與非研究院整理
禾賽科技在過去三年中的研發投入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具體來看:
2022年,禾賽科技的研發投入為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50.7%。這一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激光雷達專用芯片研發和制造工藝上的持續投入,以提升產品性能,尤其是推動AT128等核心產品的迭代。
2023年,研發投入進一步攀升至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4%。2023年的增幅雖然略低于2022年,但依然表明公司對研發的投入保持高強度,尤其是在研發團隊擴張和材料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研發費用的增長仍顯著。
2024年,預計研發投入將接近10億元人民幣,盡管由于Robotaxi業務需求放緩等因素,增速可能有所放緩,但整體投入仍保持在高位。
禾賽科技的研發投入增長主要體現在芯片自研與激光雷達技術的提升上,尤其是ATX激光雷達和AT512超遠距激光雷達的研發。公司持續加大在自研芯片的投入,旨在通過技術壁壘的建立降低成本并提升產品性能。這些研發投入也直接支持了禾賽科技在ADAS市場的快速拓展和技術領先地位。
相比之下,速騰聚創的研發投入也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尤其是在過去兩年的快速擴張上。
2021年,速騰聚創的研發投入為1.33億元人民幣,較低的投入顯示出公司當時仍處于產品研發和技術積累階段。
2022年,研發投入大幅增長至3.06億元,同比增長131%。這一增長主要反映了公司在激光雷達技術和AI算法研發上的加強。
2023年,研發投入達到6.35億元,同比增長約60%。這一增幅雖然低于2022年,但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態勢,表明公司在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
速騰聚創的研發投入增長更多集中在激光雷達產品的技術創新、MEMS掃描芯片的研發以及AI算法的深度融合上。公司的研發戰略不僅聚焦于激光雷達技術本身,還加強了AI計算平臺的研發,旨在提升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并增強在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能力。
從研發投入的變化和差異來看,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都有著強勁的增長勢頭,但兩家公司在研發投入的重點和方向上有所不同:
禾賽科技更加注重激光雷達的核心技術和自研芯片的突破,通過降低成本和提升性能,保持在ADAS領域的領先地位。
速騰聚創則更加側重于激光雷達與AI算法的融合,推動AI計算平臺的發展,并在MEMS芯片的研發上取得了顯著進展。
08
“AI+機器人”戰略,
速騰聚創2025年發展預測
速騰聚創2025年發展預測,來源:與非研究院
面對強烈挑戰,2025年年初禾賽科技發動價格戰,禾賽的ATX激光雷達價格降至200美元,較前代產品降幅達到50%,使其能夠更好地覆蓋中低端市場的領先地位(2024年Q1市占率為51.6%),在國際市場上也不斷拓展布局,預計在2025年,其ADAS激光雷達將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尤其在L4級自動駕駛領域與頭部出行平臺的合作將成為主要增長動力。
筆者預計到2025年,隨著全球激光雷達市場的快速擴張,速騰的ADAS激光雷達銷量有望突破150萬臺,進一步鞏固其在ADAS領域的市場領導地位。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規模化生產的推進,速騰預計其毛利率將從2023年的8.4%提高至2025年的20%以上。這一增長將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中低端產品MX系列的推廣。速騰通過“以價換量”的策略,進一步加速在15-20萬元價格區間車型中的滲透,推動銷量增長,同時降低成本以增強價格競爭力。
速騰的第二增長曲線是機器人業務。公司在2023年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與全球2600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在多個機器人領域取得量產定點。2024年Q3,速騰在海內外頭部客戶中斬獲多個量產訂單,預計到2025年,機器人激光雷達的出貨量將突破10萬臺。
速騰的機器人業務涵蓋多個垂直領域,包括清潔機器人、無人叉車、割草機器人等,其低端產品Helios憑借出色的性價比優勢,在機器人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速騰預計通過復制在ADAS領域的“低價換滲透”策略,推動機器人業務的高速增長,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在AI技術的賦能下,速騰將推動激光雷達與AI算法、算力及數據存儲的深度融合,為機器人提供更強的感知能力和更精準的決策支持。2023年,速騰將30%的研發投入用于AI算法和算力的提升,預計到2025年,隨著AI研發人員的增加和新產品的推出,速騰將在倉儲物流、服務機器人等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
技術創新是速騰聚創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速騰已經推出了M1、M2和M3三大固態激光雷達平臺,涵蓋中短距至超長距(300米)場景。根據2025年的預測,速騰將繼續主導車載市場,特別是基于旋轉鏡的混合固態方案(預計占市場66%),這一技術將進一步提升激光雷達在車載領域的市場份額。
此外,速騰還在研發FMCW(調頻連續波)激光雷達技術,該技術有望在未來幾年得到廣泛應用。預計到2027-2028年,FMCW激光雷達將實現大規模應用,進一步推動激光雷達技術的發展。
速騰聚創在全球市場的布局也正在加速,尤其是在歐洲和北美等重要市場。2024年,速騰已與全球七家主要車企中的四家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在多個國際市場取得了突破。預計到2025年,速騰的海外市場收入將占到公司總收入的30%以上。
在客戶拓展方面,速騰通過與比亞迪、廣汽埃安等國內頭部車企的合作,進一步鞏固了在國內市場的領導地位。2025年,速騰有望通過與更多國際客戶的合作,打開更多增量空間,尤其是在L4級自動駕駛領域,與頭部出行平臺的合作將為公司帶來重要的收入來源。
綜合來看,從市占率和營收來看,速騰聚創和禾賽科技相差不大,2025年激光雷達老大競爭將進入白熱化。面對挑戰,速騰聚創提出了“AI+機器人”戰略目標,計劃成為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平臺,涵蓋感知、決策與執行的全鏈條。機器人業務將在AI技術的賦能下實現爆發式增長,成為速騰的第二增長曲線。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速騰將在固態激光雷達和FMCW技術等領域持續領先,推動激光雷達在更多領域的應用。
END
注:本文題圖來自攝圖網、作者自制、媒體公開資料、皆已授權
免責聲明:本文采摘自“與非網eefocus”,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薩科微及行業觀點,只為轉載與分享,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友情鏈接:站點地圖 薩科微官方微博 立創商城-薩科微專賣 金航標官網 金航標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5 深圳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17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