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755-83044319
發布時間:2024-05-28作者來源:薩科微瀏覽:1552
近來RISC-V造芯火熱,雖然市占率尚不及Arm零頭,坊間軼事卻充滿趣味,讓人饒有興致。
試舉一例:
要理解本土RISC-V快速發展的底層邏輯,先要了解MCU行業的造芯模式。
【MCU設計就像搭積木,Arm是[敏感詞]的供應商】
MCU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內部結構逐漸固化,內核、外設、存儲器等主要構件都能買到標準的“模塊”。大眾印象中,從零開始手搓芯片的研發模式愈發少見;取而代之的,購買現成模塊,組裝芯片的方式大行其道。這里的模塊,行話叫IP,本質上是知識產權在半導體行業的一種商品形態。設計模塊、做模塊生意的公司叫做IP供應商。一眾IP供應商中,促成現代IP商業模式的Arm,不但穩坐移動處理器的頭把交椅,在MCU內核領域也處于壟斷地位——由于Arm指令集私有,獲取Arm內核的[敏感詞]途徑就是經由Arm授權。據統計,國內超九成32位MCU使用Arm Cortex-M內核,絕大多數國產MCU企業都在向Arm付費。
Arm的盈利模式在業內有一種詼諧的說法,叫做收“智商稅”。在這里,收智商稅不是割韭菜,而是指通過提供IP模塊,向MCU設計企業收取知識產權的授權費用。Arm的主要收入有兩類,一類是IP授權費,另一類是版稅,通俗點講就是提成。具體而言,MCU企業使用Arm內核構建芯片,無論后期產品實際銷量如何,哪怕一顆芯片沒賣出去,也要先交一筆費用,這就是授權費。授權費屬于一次性收入,相比之下,版稅主打一個細水長流。Arm從MCU的銷售額中抽成,使用Arm內核的MCU,每賣出一片,廠商就得向Arm支付一筆提成費。
無論授權費還是版稅提成,最終都包含在芯片價格里,由客戶買單。既然如此,更省成本的自研內核為什么反而少見?因為跨不過生態這道坎。集成電路行業最經典的馬太效應,莫過于某種芯片的客戶較多,便吸引更多的企業設計和生產這類芯片,導致客戶進一步增加,如此循環往復。把握住內核機遇的Arm,就是強者恒強的典型。由于入局早,Arm獲得了極大的先發優勢,客戶群體隨業務增長不斷擴大,其產品在持續的迭代中也一直處于[敏感詞]水平。目前Arm擁有業內[敏感詞]的客戶和開發者群體??梢哉f,Arm內核MCU的開發模式,代表了整個行業的開發習慣。使用Arm內核設計MCU,自然是一眾MCU廠家的默認選擇。因此,自研內核的競爭對手雖然只有Arm一家,但自研內核的MCU卻要面對Arm聯盟的銅墻鐵壁。
Arm生態堅實的基礎是挑戰者異常高的運作成本。由于生態不完善,企業自研內核不僅要設計芯片,還得下場兼做生態建設:既要配套軟件開發工具,又要勸說客戶接受小眾產品。芯片往往因為學習成本高、工具鏈支持差、客戶主觀切換意愿弱,在推廣階段受阻。當芯片設計從產業化的關鍵變成長鏈條的一環,投資回收的周期就會拉長,成本大幅上升,種種挑戰都導向同一個結論:難以為繼。芯片設計本質上是嚴肅的商業行為,無法帶來收益的創新無異于對資源的浪費。沒有獨特的優勢,做自研內核未必吃得開,所以大部分MCU企業寧愿一直在Arm生態里卷,也不走自研內核的路線。
從某種意義上講,當前Arm稱霸內核市場的局面,意味著上一輪內核競爭已經結束。作為群雄逐鹿的勝利者,Arm架構在MCU行業的地位,就像intel的x86之于CPU。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只要適當打理,這座龐大的帝國盡可千秋萬代。然而,Arm的王位還沒坐熱,邊境就燃起了烽火。
只不過,這次Arm面對的不再是混戰的群雄,而是意欲單挑的RISC-V。
【時勢造英雄,RISC-V的機遇和崛起】
開源內核如此多,為什么選RISC-V?這里面既有時局的推動,也離不開RISC-V自身的努力。
開源的RISC-V面世于2010年,直到2015年才成立基金會,創始成員也只有36個,可以說初期反響平平,并未掀起什么風浪。境況改善、進入公眾視野,是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的時候。那會兒美試圖對華封鎖芯片技術,華為等一批使用Arm內核構建移動處理器的企業遭到制裁,輿論一片嘩然。雖然Arm作為全球化的IP供應商,主觀上可能并無限制中國企業的意愿,但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這家位于英國的日本公司,也只能接受美國的裹挾,成為其限制中國芯片發展的趁手工具?!凹軜嬍跈唷钡健凹軜嫲詸唷钡霓D變,一招釜底抽薪,讓國內企業看到了全球分工的脆弱性。歐美技術割據每次加劇,國內短板困境就愈發艱深,“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等往日打雞血的口號,就顯得越真實、重要和緊迫。正是這時,RISC-V的備胎地位日益凸顯,開啟了轉正之路。
上文已經提過,自研內核[敏感詞]的問題是生態建設成本太高。對于常規MCU企業,單打獨斗無異于飛蛾撲火,即使有意抱團,玩家不夠,攢不起局,游戲也就無從開始。RISC-V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憑借開源的架構規范,吸引IP供應商、芯片設計企業、方案商和終端客戶入局,將生態建設的成本分散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最終在Arm的銅墻鐵壁上鑿出了一個窟窿。
中立、開放的定位,意味著RISC-V不會被少數公司控制,更多的市場機會和更強的參與感充分調動了產業鏈各環節的積極性。國內,阿里巴巴、芯來科技、賽昉科技和中國臺灣的晶心科技等知名IP供應商紛紛推出RISC-V內核,海思、兆易創新、沁恒、泰凌微、博流智能等眾多芯片設計企業更是發布了大量的RISC-V MCU。國際上,高通聯合博世、英飛凌、Nordic和NXP成立RISC-V公司進軍汽車行業、瑞薩將自研RISC-V內核的MCU導向物聯網和消費電子。IAR、Segger、MRS、RT-Thread等公司和團隊發布了適于RISC-V MCU的通用集成開發環境。目前,RISC-V國際基金會已在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出近4000名會員,RISC-V高速發展的時代似乎已經到來。
【欣欣向榮的RISC-V生態,與暗流涌動的同行競爭】
最近夸RISC-V的文章不少,許多人對它的誤解卻并未消失。與常見的開源軟件不同,RISC-V不直接提供現成可用的處理器內核,而是開放指令集架構規范,鼓勵IP供應商或芯片設計企業自行設計。
近幾年,RISC-V在Arm的地盤上攻城略地。中國作為RISC-V在亞洲的主戰場,本土IP供應商自然一騎絕塵。例如,芯來科技的Bumblebee、N100、N300內核對應兆易創新GD32VF103和GD32VW553、中移芯昇CM32M43xR以及中微ANT32RV56xx;阿里巴巴的C906、E907內核對應博流BL606P和算能CV1812H;中國臺灣晶心科技的D45內核對應先楫HPM系列MCU等。
一些研發能力較強的MCU設計企業也對自研自用RISC-V內核的道路進行了探索。例如,南京沁恒的CH32V、CH32L、CH32X系列,以及上海海思的Hi3065H等,都使用了自研的RISC-V內核。
根據RISC-V基金會2024年公布的研究報告,雖然RV芯片整體市占率在2022年僅有1%,但23年可達2.6%,此后一路狂飆,將于2030年超過20%。倪光南院士預言的x86、Arm、RISC-V三分天下的局勢,似乎指日可待。
【老模式的新窘境,MCU內核供應商微微尷尬】
毫無疑問,市場份額的持續擴大是RISC-V陣營可圈可點的成就。但是在聯盟內部,開拓市場后的利益分配,也未嘗不存在競爭。
我們已經知道,在Arm一手建立的游戲規則下,MCU的設計模式是購買IP組裝芯片。本土RISC-V IP供應商+MCU設計企業的組合,雖然實現了“自組可控”,杜絕了“卡脖子”的可能性,但商業模式沒有改變,還是走上了Arm的老路。
不同的是,Arm“交朋友”風格的版稅已經很低。新晉的MCU內核供應商們,既要與Arm同臺競技,又要面對一眾同門的壓力,可謂拒虎驅狼。當前RISC-V市場遠未開發成熟,發展空間大但存量市場小,照中國人做生意的風格,價格越做越低,有限空間下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紤]到芯片從研發到盈利的周期較長,IP供應商研發成本的回收周期也很長,RISC-V生態建設如火如荼的背后,一眾MCU內核供應商的處境或許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內核供應商的激烈競爭,雖讓MCU設計企業稍有便宜可占,長遠看卻不見得是件好事。如果運氣差選擇了實力較弱的供應商,未來供應商盈利能力衰退,內核研發與開發工具的維護必然遲滯,牽連芯片競爭力下降暫且不談,一旦研發停擺,MCU設計企業就不得不面臨更換供應商的問題,成本和風險遠超前期收益。
反觀去年底海思發布的A2系列MCU和今年三月瑞薩發布的R9A02G021,都是企業基于自研RISC-V內核構建的MCU。大廠憑借雄厚的研發實力踏入自研RISC-V內核賽道,確實從源頭上消除了供應商相互競爭的潛在隱患,但也讓MCU內核供應商的處境變得微妙:缺失頭部企業的支持,不但市場規模縮水,再造Arm神話的長遠目標面臨降級也未可知。大廠自研內核,或許意味著Arm一手締造的“上游內核IP供應商+MCU芯片設計企業”的商業模式正在解構,RISC-V生態共建的語境下,多模式并存的MCU設計紀元已經開啟。
【產品同質化或成為下一輪關注的焦點】
在過去,Arm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導致MCU形態千篇一律、市面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論調已是老生常談。伴隨RISC-V陣營逐步壯大,相同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RISC-V國際基金會的CEO Calista Redmond就曾發文表示,供應商要在開放標準基礎上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差異化,簡單講就是存同求異:在遵循RISC-V規范的前提下,IP供應商和MCU設計企業,各家發揮特長,做出特色。
MCU的特色如何挖掘?對內核而言,優化尺度是個難點:細微的改動看不到競爭力,過度改進又會造出忒修斯之船——失去兼容性就意味著失去生態的庇護。早些年,IBM的Power架構犧牲兼容性追求性能,最終敗給intel;MIPS因為追求靈活性導致架構碎片化,后來敗給Arm,都是前車之鑒。MCU內核優化的另一個尷尬之處,在于效果改善不夠直觀,終端用戶體驗上很難和同類產品拉出差距。如此看,RISC-V雖然開放,也給內核套上了韁繩,差異化在內核層面的空間似乎有限。
相比之下,經由MCU設計企業貢獻的產品特色,多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今年先楫發布的RISC-V微控制器HPM6800,就通過集成芯原2.5D GPU,讓產品的圖像處理性能大幅提升。南京沁恒內置USB和以太網PHY的青稞RISC-V系列MCU,通訊接口的易用性也讓人印象深刻。由此看來,MCU廠商將RISC-V導入特定領域,再進一步發展出特色,或許也不失為一計良策。
【尾聲】
RISC-V的興起既有國家意志的縱橫捭闔,也離不開本土企業的自發探索。席卷全球的燎原之勢讓我們有理由相信,RISC-V必將成為中國和世界集成電路產業成長的新支點,撬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達到新高度。
免責聲明:本文采摘自網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薩科微及行業觀點,只為轉載與分享,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友情鏈接:站點地圖 薩科微官方微博 立創商城-薩科微專賣 金航標官網 金航標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4 深圳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1760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