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755-83044319
發布時間:2022-03-09作者來源:薩科微瀏覽:2646
數日前,梁昌均訪問我,我講的主要觀點之一是“集成電路或者說芯片是工業的糧食”,梁昌均用了“芯片‘卡脖子’是相互的,中國走的不是無人區”這個題目,發布在“搜狐科技”公眾號上。我覺得沒有講透,自己再補充如文。
糧食,是人的生命的保障,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糧食的足量生產,不能掌控在別人手中,糧食的安全生產,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不應該只靠資本驅動的利益[敏感詞]、不能只依靠資金效率[敏感詞]來維系糧食的生產。2013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確保糧食安全,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此后的多次一號文件多次提及。這表明,國家對糧食的安全生產的保障,有清醒的認識,有清晰的路徑。時至今日,耕地紅線依舊是基層的重要工作。
芯片,是工業的核心、產業的基礎,是工業生產的糧食。無論是新興的信息產業及經過信息化改造的傳統產業,芯片或者說集成電路都是不可替代的關鍵部件。中美之間從貿易爭端開始,到以集成電路為特征的技術封鎖,再到涉及國家安全諸多領域的斗爭,使得我國上至黨和[敏感詞],下至普通百姓,都知道了芯片是“卡脖子”技術。但對芯片的重視,是不是會做到像重視糧食安全一樣的重視,是不是會長期堅持,是不是會好了傷疤忘了疼,都尚未可知。但愿此后,外國人對芯片不“卡脖子”之后,國人依然重視集成電路的安全生產。
可以預見,在近期未來,由于國外產業鏈的需求,某些芯片的禁運有可能會放松,但這波禁運過去,若從政府到民間、從工業到商業,都對這覆車之戒沒有產生[敏感詞]記憶,則再過數年或者數十年,再來一遍新的卡脖子也未可知。
糧食:
人類有意識的利用自然的早期最重要成果,是人類馴化植物、動物。植物的馴化種植,為人類的生存、延續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
芯片:
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晶體管。1956年William Shockley、John Bardeen、Walter Brattain)獲諾貝爾物理獎。1958年仙童公司的Robert Noyce與德州儀器公司的Jack Kilby同期試圖將多個晶體管在同一個襯底上制造出來,從而發明了集成電路。2000年Jack Kilby因為集成電路技術的發明獲諾貝爾物理獎。Robert Noyce由于活的不夠長,英年早逝,與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擦肩而過。晶體管與集成電路發明,創造出、并支撐了智能化的信息產業,改造了傳統工業產業,對農業、工商、運輸、服務業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
糧食: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品,沒有糧食,人類不能存活延續。人類對糧食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先不說主糧的水稻、小麥。各種油料作物、各種蔬菜水果,都是人類生活,特別是健康的生活不可或缺的。在糧食充足的時代,人們可以(釀酒)喝酒、(養豬)吃肉,在糧食短缺的時代,生活的質量定會下降,某種意義上說,湊合著活著。
芯片:
芯片是現代工業的糧食。沒有芯片,信息產業無法高速運行,傳統產業也無法正常維持,這一點不需要論證。需要知道的是,工業產品中需要各式各樣的芯片。包括存儲器、運算器(CPU、DSP、GPU)等高集成度、單品種就大量需求的芯片產品;也包括模擬開關、運算放大器、數模-模數變化器、功率放大器等多品種、多性能產品。對絕大部分電子產品,多種類的芯片是必須的,但有時候芯片的性能是“打折扣”湊合著用的。
糧食:
眾所周知,糧食是春播秋收。糧食的再生產,需要一整年的周期。植物種子從播種入地,到成熟收獲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水稻的生長期約為100天左右;冬小麥秋天播種,第二年夏天收獲,竟然需要8個月。俗語“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意味著人類從遠古就知道糧食的安全生產,不能臨時抱佛腳。發現無米下鍋再耕地播種,肯定會餓死。
芯片:
少有人知,芯片雖然是工業產品,芯片的生產也需要大致100天時間。假定集成電路的制造工廠已經就緒,就是說蓋廠房、裝設備、調整工藝已經完善穩定;再假定芯片的設計工作也已經完成,還假定采用28nm 標準CMOS工藝,從生產廠啟動芯片制造的[敏感詞]道工序開始,先后大約經過695道工序,硅片在車間的生產線上行程約200公里,經過大約100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制造。這還沒有計算測試、封裝,運輸到整機廠的物流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們至今剛剛明白芯片的安全生產需要時間提前量。發現沒有芯片供應再“建廠”,整機行業也會“餓死”。
糧食:
糧食的生產,不是新技術,是成熟技術;部分糧食品種的生產是高技術,在反季節的環境下生產糧食作物或者跨地理緯度種植糧食作物,需要高技術;并不是全部糧食的生產都是高技術。高技術生產的糧食是人類需要的,普通技術生產的糧食,也是人類需要的。人們對糧食的需求,是需要糧食本身,不是因為糧食的生產是高技術才需要糧食。糧食的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因此糧食的生產就必須自主,“家里有糧,心中不慌”。這并不排斥我們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購買(進口)國外的糧食產品,不是閉關鎖國或者固步自封。
芯片:
芯片的生產,也不是新技術。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晶體管,是新技術;1958年仙童公司和德州儀器公司發明集成電路制造技術,是新技術。今天晶體管與集成電路技術已經出現、并發展了70多年,支撐著全球每年4000多億美元的芯片產業,支撐著全球每年1.5萬億美元的電子設備產業,還服務著全球數十億人口的信息服務,這必然已經是成熟技術。人類的社會生活,需要新技術,但支撐現代社會生活的是成熟技術。集成電路就是這種性質的成熟技術。集成電路產品種類繁多,每一個品種都是電子設備不可缺的,但并不是每一種芯片產品都是高技術,但是無論是不是高技術產品,都涉及到產業鏈的安全,因此芯片(集成電路)產業必須自主,“手里有芯,產業安全”應該成為社會的共識。同樣,這也不排斥中國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進口國外芯片,芯片的產業的自主可控,也不意味著固步自封或者閉關鎖國。
糧食
時至今日,以種植糧食為代表的種植業是不可以被代替的技術,經歷了數百、數千年的種植技術仍然不斷進化、不斷演變。在可預見的外來,這種種植技術演變的目的是不斷提高產量、提高質量、提高氣候適宜性
芯片:
集成電路是工業的基礎、安全的核心、知識產權保護的有效載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由于以硅平面工藝為核心的晶體管的互聯可以實現人類所需要的全部運算需求,且是[敏感詞]廉成本的實現方式,所以這種技術也會繼續不斷演變,不斷發展、長久存在。
關于集成電路長期存在的論述,可以參見梁昌均對我的訪談,訪談的文字稿曾于大約一周前發布在“搜狐科技”公眾號上。
王志華
2021年3月23日于海口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王志華”,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薩科微及行業觀點,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友情鏈接:站點地圖 薩科微官方微博 立創商城-薩科微專賣 金航標官網 金航標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4 深圳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17602號-1